首页 > 种田小说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 第262节

第262节(2/2)

目录
好书推荐: 倒春寒 (1v1,偷窥,利用,炮友转正) 渣了三个男人后,我被他们合伙试婚了(1v3) 冬日暖阳(1v1 h) 误推太子下水以后( 1v1, sc,剧情) 危险派对 逃亡路上和护卫恋爱了 迷香夜影 黑夜的玛丽亚 无冬之春(西幻NP) 多云转晴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第262节

辽国使臣震惊之余,便暗示威胁,若是宋国不从,辽国将大举南下。

赵祯表示随便。

见到宋国皇帝似乎转性了,颇有底气,这让辽国使臣有些吃不准。

终究是那日校场演练让辽国君臣大受震撼。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他们当然是希望能够和平解决此事。

毕竟万一宋国研制的火器确实特别厉害,辽国大举南下入侵,没有打过的话,那大辽就非常危险了。

到时候说不准被宋国收复燕云,甚至可能被赶出关外,又只能回到苦寒的东北地区。

所以这样的新式武器,辽国如果也有的话,那双方就回到了。

现在宋国软硬不吃,完全一副强硬的态度,那对于辽国来说,似乎也就只剩下开战这一条路可走。

问题是开战也不是说开就能开。

一是辽国也要准备粮草兵马,肯定需要时间来提前做好安排。

二来宋国的新式火器还是让他们感觉到担忧。

目前至少宋国还没有扬言要取消岁贡,也没有说是要北伐燕云,双方依旧维持一个和平的态势。

一旦辽国率先撕毁《澶渊之盟》,那么理亏的就是辽国,宋国就有借口出兵。

若辽国能抵御住手榴弹的洗礼还好,要是抵挡不住,那就完蛋了。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萧英、刘六符等人也不敢轻举妄动,最后死乞白赖在汴梁待了二十多天,才灰溜溜地回去。

他们之所以待在汴梁,其实是为了亲自指挥辽国在汴梁的间谍,看能不能想办法混入火器司找到配方。

之前说过,宋、辽、西夏三国之间,互相都有内应间谍,辽国在大宋境内自然也有不少,其中就有一些辽人内应在汴梁以各种身份潜伏。

但可惜的是赵骏对于火药配方极为保密,整个秘方除了他以外,就只有曾公亮以及那名工匠知道。

其余人都进行了分工程序,就算是辽人把分工的工匠凑齐,具体怎么配比,怎么制作,先后顺序他们也不知道。

而且火器司现在太危险,由于要制造新式武器,比如在宋代虎蹲炮的基础上研究红衣大炮,在突火枪的基础上研究燧发枪,都需要场地和空旷的地方。

继续待在外城军器所难免会出问题,因此早就被转移到了城外军营校场。

那里有十几万禁军看着,里面也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工匠以及他们的家属都住在里面,形成一个内部王国,根本不允许出入。

这种情况下除非辽国派大军来围攻。

否则的话,普通人想潜入进去找到火药配方,不能说轻而易举吧,那也能算得上是难如登天。

辽国使团在努力了大半个月,一无所获之后,只能于七月份回到了中京大定府。

中京皇宫,已是初秋时节,北方还没有立即转凉,天气干爽怡人。

但此时耶律宗真的心情却不是很好。

耶律宗真听完了萧英、刘六符等人的讲述之后,就找来了张俭、萧孝穆、耶律仁先等亲近臣子询问对策。

刘六符和耶律仁先算是年轻一辈的翘楚,才能出众,深得耶律宗真看重。

而萧英、张俭以及萧孝穆都是辽国的重臣,分别为宣徽南院使、韩王以及北院枢密使,位高权重。

其中张俭很特殊,他已经辞官致仕,不担任任何职务。

但由于辽兴宗很尊重他,所以在重熙六年(1037年)冬,封他为张俭为韩王,特意将他接到京城,向他询问治国政务。

如今遇到了如此重要的国家大事,辽兴宗自然要请教一下张俭,看他有没有什么办法。

皇宫内政事厅中,众人各自就坐,耶律宗真把情况说了一遍,随后看向张俭道:“尚父,宋国造出如此强横的武器,对于骑兵来说,极为致命,我们该怎么办?”

张俭听完之后,微微沉思,过了片刻,摇摇头道:“其实也不算致命。”

“哦?”

耶律宗真连忙说道:“请尚父明说。”

“弓弩!”

“弓弩?”

“不错,正是弓弩!”

张俭指出了关键问题道:“听陛下说,那物只能投掷,所投距离不过十余丈,比之弓弩要差太多。元昊败,败在他并未用弓弩迎敌,而是直接以骑兵冲阵,但遇到大辽骑射,此物用处就会小很多。”

“是了。”

耶律宗真一拍脑门道:“朕也是急糊涂了,居然没有发现此事。元昊的西夏骑兵无能,可不代表朕的大辽骑兵也如此。”

其实李元昊也不是不想用弓弩迎敌,但当时他匆忙集结部队的时候,宋军骑兵已经抢占了外围的小山坡,如果他们用弓弩,人家站在高处,互相对射,那谁吃亏?

反正宋军骑兵在几米或者十几米的高坡上,射程天然就比西夏军远,估计西夏军的箭还没射上去,就已经被宋军骑兵射成筛子。

所以当时对于李元昊来说,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趁着宋军骑兵体力劣势,一波冲上去才是正解。

可惜遇到了手榴弹。

但对于耶律宗真来说,失败了说什么都是借口,因此他自然觉得那都是李元昊的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