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田小说 > 醉琼枝 > 第169节

第169节(1/2)

目录
好书推荐: 顶级暴徒衍生 开启眨眼待机模式 写自己的同人文有什么问题!(NP) 度假岛 (np,限) 笼雀(futa) 探余星(百合h) 小胖子 同班同学好像想上我(简) (修仙np)我只是馋你的身子 修仙反派掀桌指南(NP)

醉琼枝第169节

只是杨毅给小小杨戒行的,是疏离冷漠,给成年司徒晟的却是冷血利用。

这种痛苦煎熬,除了司徒晟本人,恐怕别人都无法体会。

想到这,楚琳琅只能心疼地抱起这个男人,任着他在自己的怀里胡言乱语地宣泄。

杨毅口中的那个院子,司徒晟始终都没有去。

他埋下的东西,无非是杨毅自认为的对他母子的亏欠补偿罢了。

年幼无助时的司徒晟也许需要,可现在他也好,温氏也罢,都不需要了。

那日酒醒之后的司徒晟,决口不再提杨毅的死,只是冷静如从前一般,全力投身到了公务之中。

这皇寺一炸,彻底炸没了朝廷的反对声音。

散碎的金块,被收集起来,充做了军饷。

只是老皇帝那天到底是受了惊吓,那天竟然有人误传,说是三皇子和其他皇子在皇寺被炸身亡。

老皇帝听了,当时就一口老痰淤堵,眼睛一翻,晕了过去。

虽然后来又有人报,说是误传,却遍寻不到当初谎报的那老太监,至于是谁安插的,更不得而知。

而陛下这一晕,却再没有醒来。就在三日之后,国之大丧,随后刘翼正式登基,国号光武。

而后,北地大举反攻,被封为督战使的司徒晟代表陛下,亲临前线,鼓舞士气。

这一走,便是六个月有余。

早就大腹便便的琳琅虽然呆不住,可是她也知道这个月份安胎的重要。

司徒晟不在她的身边,她更是要保重自己,不给远在前线的司徒晟添乱。

不过她府里倒是经常来人。

人都在传,司徒晟从前线归来之日,便是受封国相之时。因为老相在两个月前告老还乡,可是他的位置一直空缺,由左相代管,陛下迟迟没有宣布新的国相。

这很明显,是给不在京城之人留了位置,毕竟新帝对司徒晟的爱重,更胜先帝。

只是这次再无人敢质疑陛下的爱宠。

北地连连告捷,就在前些日子,前方传来战报,陷落敌手十几年的负水,终于光复!

此等惊天伟功,除了浴血奋战的将士,有大半是司徒晟的功劳!

坐拥收复失地的功绩,封王拜相,何人敢质疑半句?

这样一来,司徒府上门庭若市。怀着身孕的琳琅可不耐这些,便是借口安胎谢客,落得清闲自在。

就在前些日子,她按着司徒晟的吩咐,让人安排了陶赞去从军了。

司徒晟说了,改不改回杨姓,是陶赞自己的事情。可配不配做杨家真正的子弟,就要看他自己争不争气了。

陶赞听了琳琅的转达,沉默许久,点头接受了兄长的善意。

不过谢绝了别的客人,有一位贵客,楚琳琅却谢绝不得,只能换了衣衫,亲自相迎。

“是本宫不懂眼色,眼巴巴地来讨你的嫌,你不会怪我扰你清净吧?”一身便服的皇后陶雅姝,一边摆弄着她给琳琅带来的小衣服,一边促狭道。

琳琅笑着给皇后掰着西域的进贡核桃:“小的哪敢?敢嫌弃您,我是不要脑袋了?再说了,我都在府里闲得冒油了,您来看我,我自是感激不尽啊!”

有些友情,便是一辈子的情缘。

楚琳琅和陶雅姝的闺蜜挚交便是如此。

谁人不知,皇后对楚氏爱重极了,就连陛下对司徒大人的爱重与之相比,犹有不及。

楚氏甚至不需要宫牌,随时都可以入宫见皇后。皇后看她怀有身孕,甚至赐她免礼的尊贵。

人都道楚氏太会专营,凭着什么也不是的出身,不但嫁给了当朝一品,还与皇后成为挚交。

民间的说书人都觉得楚氏的经历太传奇,是能出钱的好范本,纷纷编撰楚氏传,在酒楼茶室里眉飞色舞地演绎。

楚琳琅自己没事的时候,都会戴着兜帽,去茶楼里听个三文钱的段子。

所以看皇后来,她便迫不及待地说了新听的一段,这段书,说得正是她是如何与皇后在书院结交的。

也得佩服这些说书人的胡掰,居然演绎出了什么皇后是女学子时,路遇满地泥泞,这楚氏脱下自己的披风,还匍匐在地,让陶皇后踩踏过去的故事。

正是因为如此,陶皇后才觉得楚氏懂眼色,愈加喜欢她。

楚琳琅当笑话讲,可是陶皇后却气得一扔核桃皮:“真是一群短见识的小人,这是拿你当了钻营的宫人太监?还躺在泥地上让人踩?是编不出精彩的折子了?”

楚琳琅看她居然动了气,便笑道:“我都没气呢,你也快消消气,刚出了月子,可不能动气。”

就在两个月前,陶雅姝生下了皇子,滚圆的大胖小子。

因为雅姝的产期太提前,所以新帝便延后了两个月向群臣报喜,又让太医说是早产,总算是蒙混了月份,免得雅姝遭人非议。

所以陶皇后此时应该还在“坐月子”,这次偷偷出来,也算微服出来透气了。

雅姝听了楚琳琅不在意的话,却是不肯,抬手叫人拿了纸笔,刷刷写了一段。

正是当初楚琳琅绿洲勇救同窗的一段。

只是这一段也不是写实的笔法,竟然还有楚氏娘子摇着龟壳掐指一算,算出有人偷袭,然后她眼观天象,羽扇纶巾,运筹帷幄,指挥侍卫,奇谋退敌,惹来皇后感激,从此敬服了楚娘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返回顶部